北京明城墙
北京明城墙 影像长卷
北京历史变迁图金取代辽后,1153年从上京迁都燕京,改名为圣都,不久又称中都。元灭金后,忽必烈于1267年在东北郊外以积水潭为中心另建新城,为北京城奠定了基础。1271年忽必烈改中都为大都,并从上都(仿内蒙古正蓝旗上都郭勒)迁都于此。1403年,明成祖朱棣升北平为北京,北京之名即由此始。1406年朱棣下诏迁都北京并下诏建宫殿,修城垣,1407年开始营建北京宫殿、坛庙。1419年将北京南城墙南移500多米,建在今天的前三门一线。重建的宫城分宫城、皇城、内城和外城四重。
从1952开始,北京外城城墙被陆续拆除,办法是组织市民义务劳动,或动员各单位拆墙取砖取土。几年内,北京外城的墙被全部拆除,内城的墙被拆了一半,留下一半。而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,市政府又对明城墙进行了全面修葺。
梁思成曾经说过:“拆掉北京的一座城楼,就像割掉我的一块肉;扒掉北京的一段城墙,就像割掉我的一层皮!”。
ꁖ浏览量:0
图片版权归本公司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,如有需求请与我们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