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州.骑楼

连州.骑楼 影像长卷

 

 

 

连州独特且优越的地理位置,自古成为粤湘桂三省(区)边际贸易文化中心和中原通往南粤的交通要冲、中转枢纽和边贸商品集散地。史料记载,元鼎五年(公元前112),汉武帝刘彻派遣伏波将军路博德出桂阳(今连州),下湟水。“诗豪”刘禹锡刺连撰《连州刺史厅壁记》曰:“邑东之望曰顺山。由顺以降,无名而相钦者以万数。回环郁绕,迭高争秀,西北朝拱于九疑。城下之浸曰湟水。”也正是连州那条湟川河,成为了连州以及周边的历代官员、商贾、平民百姓南下便捷的水上之路。
 


连州城隍街内,曾建有一座直通湟川河边的“接官亭”。古时官员上落连州,在此迎送。而河对面,便是高堆、九陂一带的乡民居住地,他们来连州必须靠摆渡来往。据《广东历代方志集成》之《(康熙)连州志》“渡之属”记:“州南门之外为南门渡,路通河邵(河村);次为济川渡,在济川门;次为龙津渡,在龙津门外。”说明今南门口一带古时便有好几个渡口。据查,龙津门是中山南路朝西的一个城门,北去不远有济川门,两门相隔间的城门外就是连州城最繁忙的码头,对岸就是双溪亭,然而到了清乾隆、同治年间,《连州志》载“济川渡,在济川门,今无”,那时的济川门还有,然济川渡已消失,成为了记忆。(清远日报)

 

 

 

连州.连州001连州.连州002连州.连州003

浏览量:0
    • 图片版权、项目咨询

    • 134 8880 1363
    • 服务时间

    • 周一至周五 9:00-18:00
    • 微信二维码

图片版权归本公司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,如有需求请与我们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