庐山东林寺

江西东林大佛

 

 

东林寺是佛教(净土宗)的发源地,也被日本佛教净土宗和净土真宗视为祖庭。
东晋太和元年(公元366年),光禄卿浔阳陶范为慧永法师建西林寺。

东晋太元八年(383年),慧远大师践约来庐山拟偕慧永法师往广东罗浮山潜修,途经浔阳,见庐山清静足以息心,留住龙泉精舍,后移居西林。
太元九年(384年),桓伊任江州刺史,接受慧永提议,为慧远建东林寺。
太元十一年(386年),东林寺建成,慧远自此居东林寺。
太元十七年(392年),慧远以禅经律藏多未俱,乃派遣弟子法净、法领去西域求法,后取回不少梵本经典。七月二十八日,慧远与刘遗民等一百二十三人,结白莲社,共期往生西方,令刘遗民撰《发愿文》。
昙摩流支来关中,慧远派弟子致书祈请翻译《十诵律》原未译完部分。慧远致书鸠摩罗什,问大乘要义,鸠摩罗什一一作答。
义熙六年(410年),罽宾禅师佛驮跋陀罗入庐山,受慧远之请,译出《修行方便禅经》,慧远作序绍介赞扬。
义熙十二年(416年),慧远在东林寺往生。浔阳太守阮侃为造墓,谢灵运造碑文,宗炳立碑寺门。
梁太清中(547—549年),重开甘露戒坛,袭用慧远讲《金光明经》于林间之传戒法式。
隋开皇十二至十五年间(592--595年),天台宗智顗大师息迹东林,应寺僧之请,作书与晋王杨广(即隋炀帝)请“永禁公私停泊”,以利僧聚静修。杨广如其请,付有司颁命执行。
唐贞观年间,太宗皇帝游东林寺,并题“聪明泉”碑。
唐太和九年(835年),白居易以其文集六十卷藏于东林经藏中。其后复送文集后十卷及香山居士像于寺。
保大十二年(954年),敕建驮跋陀罗舍利塔,彭滨作记。其后南唐李主铸铁罗汉五百尊送东林寺,寺僧造阁以供奉之。
北宋元丰二年(1079年),神宗诏升东林为禅寺,南昌太守王韶请常总为东林住持。
元丰三年(1080年),大画家李公麟(号龙眠)为东林绘制《十八高贤图》。
元丰七年(1084年),常总陪同大文学家苏轼、黄庭坚游览东林胜迹,苏轼写下《宿东林寺呈总禅师》绝句。
南宋绍兴二年(1132年),民族英雄岳飞驻屯九江,曾作诗赠东林慧海上人,敦嘱慧海“重修莲社”,以期他日来山终老。
元代大德九年(1305年),东林寺莲宗善法堂主僧普度著《莲宗宝鉴》十卷,未几,奉旨刊版印行,流通中外。
明代正德十五年(1520年),大哲学家王守仁(号阳明)游东林寺,赋七言古诗并书,其石刻嵌在三笑堂壁间。
光绪十五年(1889年),康有为游东林寺,见厨下杂置诸碑铭片断,中有柳公权所书书残碑,嘱寺僧妥为保管。
光绪二十六年(1900年),东林寺诸建筑大体修复。山门“东林寺”三大字,寺僧云是康有为旧游时所书。
民国四年(1915年),东林住持妙理重建文殊阁,并将彭祖年所赠《三笑图》碑刻置于出木池旁。
民国二十三年(1934牛),江苏沙建庵所辑《庐山慧远法师文钞》,初次刊印流通。同年冬,远公影堂内壁嵌十八高石贤刻图象。

 

 

东林寺3

 

 

东林寺2

 

 

东林寺3

 

 

东林寺1

 

 

 

浏览量:0
    • 图片版权、项目咨询

    • 134 8880 1363
    • 服务时间

    • 周一至周五 9:00-18:00
    • 微信二维码

图片版权归本公司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,如有需求请与我们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