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冈石窟
云冈石窟
云冈石窟是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后,第一次大规模兴造的皇家石窟寺,在历史上掀起了各地石窟寺的营建运动,影响远及中原、河北、河西及西域地区。其造像制式被佛教考古界称为“云冈模式”,代表了公元5世纪世界雕刻艺术的最高水平。
北魏,云冈石窟的开凿从文成帝和平初(460年)起,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(524年)止,前后60多年。此后的东魏、北齐、隋及初唐,平城改为云中郡恒安镇治。
唐代,据金皇统七年(1147年)曹衍撰《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记》载:"贞观十五年(641年),守臣重建";唐慧祥撰《古清凉传》卷上(古今胜迹三)记载,当时有一位俨禅师"每在恒安修理孝文石窟故像……以咸亨四年(673年)终于石室"。初唐以后,平城呈现萧条景象,云冈石窟的建设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未有大项工程。
辽金,辽兴宗、道宗时期,辽皇室曾对武州山石窟寺进行过延续十年之久的大规模修整。修建了石窟前接木构窟檐的通乐、灵岩、鲸崇、镇国、护国、天宫、崇福、童子、华严、兜率十座大寺,并对一千余尊佛像进行了整修。辽保大二年(1122年)金兵攻占大同,"寺遭焚劫,灵岩栋宇,扫地无遗"(《大金西京重修华严寺碑》)。金皇统三年至六年(1143-1146年),住持法师禀慧重修"灵岩大阁"(今第三窟外的阁楼),"自是,山门气象,翕然复完矣。"(《金碑》)
满江红 武周听佛
杜明宣 填词
兴废无常,菩提在,怎说难料虽太武,
释门歇断,无人持道
寻佛灵岩念孝文,参禅法相功昙耀
欲问天,看世人焉知,弥陀好。
前朝逝,兵戈了。人空去,山川傲。
只如今壁上,万尊佛笑
广厦雕梁归净土,石龛洞刻留山坳
叹千年,往事化云烟,清风绕。
念奴娇·云岗石窟
余水容 填词
武周山麓,傲千年石窟,俨然苍古。
凿艺绝伦惊壮美,恰似神工天斧。
昙曜高僧,倾情始创,佛像千寻巨。
此中气概,风云迎面吞吐。
顶礼智慧菩提,摩崖观止,造化时空悟。
恍若涅槃真境界,已入圣堂梵宇。
取景新成,恢宏画卷,一卷群仙普。
西天神话,人间无尽追慕。